孟和乌力吉,蒙古族,无党派人士。w88优德官网教授、博士、博士生导师,北疆生态治理与绿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、牧区社会文化变迁与环境治理教研室负责人。北京大学访问学者(2006.09—2007.07)、早稻田大学访问学者(2009.10—2010.10)。曾任w88优德官网民族社会学学科带头人。兼任中国民族学会理事、中国社会学会环境社会学专委会副主任委员、中国民族学会东北亚民族文化专委会副主任委员、中国民族学会生态民族学专委会常务理事、内蒙古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学会副会长。主要研究领域包括生态民族学、环境社会学、文化人类学、人文地理学以及牧区/半农半牧区生态治理与绿色发展。

自2008年开始担任研究生导师。指导和培养出50余名硕士研究生,正在招收指导9名硕士研究生、5名博士研究生、1名博士后。其中有6名研究在国内外高等学府攻读博士学位。主持讲授的研究生课程有《生态人类学专题》、《生态人类学前沿》、《环境社会学理论》、《边疆地区环境与社会发展》、《环境政策理论与方法》《应用社会学》等多门硕博研究生必修课及选修课。指导内蒙古自治区研究生科研创新资助项目4项、w88优德官网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重点项目1项、w88优德官网百村调查项目多项。指导牵头发表的研究生学术论文6篇,其中三篇系CSSCI、AMI和SSCI二区论文。2018年,教学成果获得高等教育内蒙古自治区教学成果一等奖,并被评为创新基金优秀指导教师。参加撰写河海大学编的《环境社会学导引》全国性本科教科书(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,2024年)。
主持和参与完成近20项各级各类科研项目,主持在研项目有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、内蒙古自治区研究生公司产品改革项目等。代表性学术专著有《沙地环境与游牧生态知识》、《蒙古包祝赞词的文化人类学研究》等四部,另外合著5部。发表学术论文90余篇,包括CSSCI在内的核心期刊论文有《生活者视角下村民参与生态治理多维机制构建》、《游牧知识视域下“山—原”复合理解范式的应用思考》《文化适应盲区及其草原生态恢复工程应用》、《草原栖居的环境动因与社会逻辑》等多篇。学术成果获得内蒙古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3项、三等奖2项。荣获内蒙古自治区第十届和第十一届精神文明建设「五个一工程」奖。荣获w88优德官网习近平总书记考察w88优德官网5周年征文比赛二等奖。单位年终考核中4次被评优。
近年以来,与内蒙古科技大学文法学院、集宁师范学院地理科学学院共建本科生—研究生交流指导互动平台机制,围绕民族地区环境保护与北疆绿色发展,开展大量调研和学术合作。每年带领研究生开展为期三周的扎实的田野工作,并获得良好效果。田野工作总时数1100余天,具有较丰富的田野工作与社会调查经历。共参加国际性、全国性和地方层次学术会议和论坛130余次(场)。